Copyright @ 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珠海老哥稳电气统计代码
2023年10月26日,在上海召开的2023国家大会上,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副院长高峰发布了《2023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能源互联网是承载能源革命的载体,能源互联网从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能源革命开始,分为概念孕育阶段和初步研究阶段,2014年是启航阶段,在2018年步入多元化发展阶段。
另一个阶段是2020年习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3060双碳目标的年度,是开启任务型、目标型的阶段。能源互联网是实现能源革命的手段和载体,是互联网与能源深度融合的新型生态化能源系统。
为了承接双碳目标,国家也在2021、2022年逐年明确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这就是能源互联网在双碳目标下核心的纽带和具体的形态。
2018年,《能源互联网指导意见》发布示范项目,开展示范项目进入到多元化、规模化发展阶段,国家能源局委托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开始编制《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系统性的梳理国家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每年度最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更新能源互联网相关数据,从政府官方的政策检索,到金融企业的检索和文档、文献科研领域的分析,进行数据的更新。包括典型示范项目的更新,十大热点主题都是进行广泛的调研,更新院士、专家的观点。
二、结合形势进行相应内容的完善和补充。《报告》在能源互联网双碳章节下新增了碳和绿色衍生品交易相关的内容。针对学科发展,补充了能源互联网学科建设的内容,这是今年报告与以往相比新增的部分。
《报告》分为12个部分,内容包括:能源互联网发展背景、能源互联网政策发展现状、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现状、能源互联网建设发展现状、能源互联网公众生态现状、能源互联网与碳达峰、碳中和、能源互联网与新型电力系统、2022中国能源互联网十大标志性新闻、全球视角下的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专家纵论能源互联网发展。
《报告》全面梳理了能源互联网政策热点分布,其中节能减排、数字科技、绿色交通等方面的政策热度相对较高。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是整体顶层设计构建的年份,随着政策落地,大家逐渐关注“源”侧。随着“源”的认知深入,相关的政策数量逐渐在下降。另外,“荷”侧政策在数量不断增多,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一定需要负荷的参与。能源信息数字化在新时代在双碳下将会发挥越来越多的价值,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会。
《报告》总结了能源互联网标准。2022 年,现行能源互联网标准新增39项 (含团体标准)。
《报告》聚焦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近年来,能源互联网企业数量急剧增加。2022年能源互联网企业数量突破20万家,增长率超过70%。
《报告》汇聚能源互联网典型技术。能源互联网的技术是多方面的,横向从多能融合能源网络、信息物理能源系统、创新能源运营模式这几个维度和纵向生产、传输、消费、存储来建设技术体系架构。在创新能源运行模式层面,选取能源大数据和电力市场与交易平台技术进行介绍。
《报告》汇总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现状。2014-2022年间,能源互联网相关研究机构、论文、专利和专著数量均稳步提升,反映了能源互联网持续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关注,相关成果不断涌现。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研究生毕业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全国仅有34名,到2022 年全国376名,近五年均维持在200人以上。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从培育期逐渐步入应用期,2022年的能源互联网相关基金数量有所减少。
《报告》更新能源互联网建设发展。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机构在2020年得到了阶跃上升,呈明显阶梯式的上升。毕业生数量也在逐渐上升,近五年比较稳定在200人以上。教育部在2021年首次将能源互联网工程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上海电力大学成为首个获批成立该专业的高校。
《报告》介绍了能源互联网特色项目。2023年选取了5个特色项目,包括在虚拟电厂、微电网、超导电缆、电池梯级利用等行业领域,选取了一系列重点特色项目进行介绍。
《报告》分析了能源互联网公众生态现状。2022 年份的词频统计数据显示,“储能”成为最热点词汇,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性技术。
《报告》新增“碳及绿色行生品交易政策与发展现状”。系统性梳理了我国碳及绿色衍生品交易的政策,对我国的碳市场、CCER交易市场、绿电交易和绿证交易现状进行了分析。碳、绿电等等这些市场要融合是促进老哥稳双碳目标的实现,促进能源互联网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重要的抓手。
《报告》评选了中国能源互联网十大关键事件。其中排在最前面的就是中央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第二是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启动,这是顶层设计两个重要节点。
《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已形成全面梳理、客观反映我国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变化的品牌,可为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及政府决策制定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参考;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制、推动减碳降碳全面实施中,贡献中国智慧,传递中国声音。